为什么宝宝明明不饿却还要「吃」?吃奶的安慰作用不容忽视
来源:武汉首义玛丽亚妇产医院 日期:2020-11-24 点击次数:194次 点击咨询 | 预约挂号
[温馨提示]:为提升本院服务水平、缓解看病难的现状,武汉首义玛丽亚妇产医院开展网上咨询预约服务,您可以通过点击咨询
或是拨打我院电话(027-88858965)直接沟通,获得有效帮助!
在养娃过程中,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:
场景一:宝宝明明刚吃过,可是到了要哄睡的时候,还是哇哇大哭,以为他没吃饱吧,可他含着妈妈的乳头没怎么吸就睡着了。
场景二:宝宝吃奶能吃好久,明明妈妈早都感觉乳房「被掏空了」。
场景三:宝宝哭闹,只要往妈妈胸前一挂,哪怕好像没多少奶,孩子也能安静下来。
……
用喂止哭是很多妈妈都特别爱做的事情,尤其是新手妈妈面对小月龄宝宝,这两个「宇宙第一蒙圈组合」,唯一的解决办法貌似就是喂奶。
有的妈妈把这种行为戏称为「把我当安抚奶嘴啦」,也有的非常担心这样做有坏处,比如将来会不会恋奶、难断奶之类的。
但其实这种「不以吃饱为目的的吮吸」还真不是「耍流氓」,而是对宝宝有益处的一种行为,被称之为「非营养性吮吸」。
有时需要「吃到奶」,有时只需要「吃着奶」
许多人以为,哺乳就是为了让孩子吃饱。
并不仅仅如此。哺乳不仅仅是一个进食的过程,更是一个提供安抚的过程。妈妈的乳房不仅可以喂饱孩子、满足营养的需求,也承载了宝宝生命最初的信任和安全感。宝宝吃奶不仅仅是为了「吃到奶」,更是为了「吃着奶」。前者满足孩子的胃,后者满足孩子的心灵。
因此,宝宝的吮吸也有两种模式:一种是以吃饱为目的的吮吸,称为「营养性吮吸」;另一种是以安抚为目的吮吸,称为「非营养性吮吸」。
非营养性吮吸吮吸会给孩子心理上的极大安慰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:吮吸在粘膜上会产生愉快的感觉。这种感觉会随着孩子的成长,心智逐渐丰富而逐渐被放弃,所以越小的孩子,这件事儿对于他们来说越重要。
早产儿更是如此。早产儿的非营养性吸吮可以促进由管饲到经口进食的转换,让宝宝能更早的独立经口进食,同时,还能刺激乳头和保持母婴依恋呢!
不仅如此,吮吸乳头这一行为,还能止疼!因为在吮吸的过程中宝宝能获得母乳中的内啡肽,也能刺激自己的大脑产生内啡肽,而内啡肽是人体中重要的止疼小能手。
可以通过吮吸奶瓶来满足宝宝的需求吗?
吮吸奶瓶当然可以满足一部分需求。但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母婴之间肌肤相亲的机会,还容易造成过度喂养。
常听到妈妈诉说「我也知道宝宝胃很小,也就几十毫升,但我喂完奶,孩子依然张着嘴边哭边找……我束手无策,只能再喂几十毫升,她就不哭了,我是不是奶不够……」
其实孩子吃奶多过这个年龄段该有的需求量,是因为心理上没有得到满足而张着嘴巴到处找。被误解后,还吃下更多奶水。这时,宝宝吮吸需求得到满足,却已过度喂养。
这也不能怪在妈妈头上,毕竟孩子一哭闹,周围的人再来七嘴八舌一下,妈妈难免焦虑。再加上安抚性吮吸很难被其他方式取代,所以,当妈妈面对哭闹的宝宝和周围人的压力时,摆在面前的好像只有唯一的出路——上奶瓶。
而奶瓶出奶的速度比母乳亲喂要快,往往已经满足了孩子的胃,还没满足孩子的心灵。所以奶瓶喂养的宝宝过度喂养情况比较普遍。对于瓶喂宝宝,妈妈需要更加用心的探索适宜的奶量,按照生长曲线标准严密监控体重,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安抚宝宝。
而对于纯母乳的妈妈这个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。当亲喂时,婴儿必须张大嘴、有节奏的吸吮,才能吃到奶水。加之母乳出奶速度比奶瓶要慢,所以当宝宝在妈妈的乳房上进行非营养性吮吸时,几乎不会吃下乳汁,大大减少了过度喂养的风险。
所以只要妈妈能够承受,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一直吃,一直得到满足。妈妈不太需要担心过度喂养。尤其是新生儿阶段,多数时候就是所谓的「挂喂」状态、乳房上「长」了一个孩子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当然,每个宝宝是不一样的,的确也有妈妈很难分清宝宝的两种吮吸模式。这也不要紧,如果你拿不准,那就抱过来喂喂看,因为两种吮吸都是用妈妈的乳房去满足,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,妈妈其实真的不一定要分清楚,只要心里明白一点:
「我的宝宝需要我,我能满足ta。」这样就够了。
- 上一篇:宝宝多大可以学习走路,太早学会影响腿型吗?
- 下一篇:新生儿什么时候开始攒肚?